今天是:

辖区动态

首页 > 辖区动态

河流生态化治理探索 ——以黄河宁夏段为例

来 源: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5日

字号: 打印

       河流不仅在水利方面起到防洪减灾、供水兴利的作用,而且是沿河地区居民与生物集结的场所、人文历史发展的载体,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河道治理模式往往只考虑行洪、灌溉等功能的发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河道的生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寻找平衡”、“河流生态建设”等成为新时期的治河理念。


       黄河宁夏河段属黄河上游下段,全河段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3部分组成,其中:峡谷段由黑山峡峡谷和石嘴山峡谷组成,总长86.1千米;库区段为青铜峡水库及回水区段,自中宁县枣园至青铜峡水利枢纽,全长44.1千米;平原段总长266.74千米,为冲积性平原河道。


       黄河宁夏河段是黄河生态廊道内极为重要的一段,保证了生态廊道在上下游之间的贯通,其上承黄土高原西部农业生态区,下启内蒙古高原草原生态区,是二者之间的连通走廊。宁夏黄河作为宁夏自治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廊道,把各个版块中的生态系统串联沟通起来,促进了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的流动,既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进化,又实现了栖息地、通道、屏障和过滤、源汇等方面的功能。


       根据生态功能的不同,可将黄河宁夏河段划分为4个功能区:生态保护区、开发利用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过渡区。其中:生态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是核心生态功能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过渡区是将核心生态功能区联系起来的生态廊道。


       1.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是指对流域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及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至关重要而禁止开发利用的区域。宁夏河段的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河道内的湿地生态保护区。应以现状黄河滩地上大面积连续性的天然植被分布区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区,利用其本身优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扩大栖息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使之成为整个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的种源地、避难所和迁徙中继站。


       生态保护区的治理应侧重于保护,主要是维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现存保留较好的珍稀植物分布区,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产卵场、抚育场、觅食场,是生态保护的核心区。核心区的野生动植物高度集中,不仅关系到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维持大区域内的生物种群规模结构与动态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核心区内生态敏感度高,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给生态保护区内珍稀宝贵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建议栽植不同高度的植被,形成错落有致的植被层,实现栖息地的多样性,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对该区域进行生态保护治理时可以应用河道治理的孔隙理论,即在河道治理中,使用适当质地和结构的材料,人为地创造适合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保证在河道治理中,不破坏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并创造条件,使河道成为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的空间。


       2.开发利用区


       黄河宁夏河段的开发利用区是指河势基本稳定,无特殊生态保护要求或特定功能要求,开发利用活动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河流健康影响较小的区域,主要是指城市河段。根据各地城市发展规划,河道所涉及的城市河段包括中卫、中宁、青铜峡古镇、吴忠、灵武、银川兴庆区6处。


       黄河宁夏城市河段的特点是人类活动频繁,己有大规模的河道建设和开发利用设施,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缺乏,人为冲击强度大。针对该段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开发利用区,并且提出“防洪保安,面向经济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防洪、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采用融合“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理念,构建良性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首先要建立控制性骨干工程,达到河段的设计防洪标准。在此基础上,以河流为轴心,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总体布局,进行滩地整理、绿化工程建设,为市民的游憩娱乐创造条件。然后,采用生物防护措施努力为河流生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空间。在滨河公园里,通过设置自然景观区、历史文化遗迹区和湿地生态保护区等措施进行生境修复。


       3.生态缓冲区


       生态缓冲区位于生态保护区和其他区域之间,将外来影响限制在生态保护区之外,同时连接破碎化生境,起到生态缓冲的目的。生态缓冲区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外界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保护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不受外部干扰的强烈冲击。在对生态系统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在生态缓冲区开展一定的科研活动。


       4.生态过渡区


       生态过渡区是为开发利用区和生态修复区顺利衔接而设置的区域,该区内允许开展各种试验性经济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当地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维护河流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应当是可持续的。


       综上,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将治理工程寓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兴利之中,充分考虑河流多方面的功能,最终实现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和建设,是现阶段及将来河道治理的新要求和发展趋势,预示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向“生态水利”阶段发展。
    
       (作者单位:黄河设计公司)


来 源: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5日

字号: 打印